红色故事丨门口挂盏灯 传颂军民情
2025-10-24 21:06:0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高丽文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471

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里,是湘鄂边、湘鄂西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,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。革命年代,当时仅有10万多人口的桑植县,有5万人参加革命及红色政权建设,有2万人跟随贺龙参加革命,有4000多人踏上长征路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回到桑植的不到50人……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90周年,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“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、干部发扬革命传统,传承红色基因,牢记初心使命,走好新时代长征路。”今天推出系列报道《红色故事》第四期《门口挂盏灯 传颂军民情》。

《门口挂盏灯 传颂军民情》

桑植民歌《门口挂盏灯》,这首歌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里循环播放,是宣传和弘扬“军民鱼水情”的宝贵文化遗产。在它的背后,蕴藏着一个真实、凄美的故事。

1928年4月,有着“百灵鸟”之称,人美歌甜的桑植好姑娘刘金香嫁给了贺龙元帅的堂弟贺文元。结婚当晚,丈夫指着身上的疤痕打趣地说道:“13个是吧?都是打仗留下的,你男人死了13回,命硬着呢!”金香看着伤疤,紧紧抱住丈夫,哽咽着说道:“别去打仗了,我好害怕!只要你在家,我天天唱好听的歌给你。”而金香得到的回答却是:“红军的老婆可不能落后啊。”

从此,刘金香与同样身为红嫂的婆婆一道,义无反顾地支持公公和丈夫革命。一天,睡到半夜里,外面传来一阵窸窣的脚步声,漆黑的夜晚,他们每个人脚步抬得很高,似乎生怕打扰在睡梦中的乡亲们。婆婆赶紧叫唤媳妇:“快醒醒,快醒醒,贺老总在过兵。”婆媳俩点亮马灯、瞪大眼睛,仔细看着、望着、找着。一个个战士走过去,就是没看到想见的那两个人。

“金香啊,你把灯挂到门口,让部队好行军。”婆婆吩咐道。金香点点头,把灯高高地挂起来。灯挂在大门口,整个世界一下子亮堂起来,再回头一看,一家,两家,三家,五户、十户。不!是一条街的灯都挂出来了,一盏盏马灯照亮了红军路,也照亮了战士们的心!

这些灯盏的后面,家家都有寻找的亲人、家家都有相似的牵挂、家家都有坚定的支持。那一刻,金香的心更敞亮了,她说:男人在外为天下受苦的人革命,在家的我们就该做盏亮灯。于是,她又开始唱了,用歌声传递亲情,用歌声助力红军!

很快,部队取得了桑植起义的胜利;那首婉转动听的桑植民歌《门口挂盏灯》也随即诞生。可没过多久,队伍里就传来丈夫和公公牺牲的消息。年迈的婆婆从此恍恍惚惚,但是,她只要听到媳妇唱歌,尤其唱《门口挂盏灯》的那首歌,神志就变得偶尔清醒,她会站在门口喃喃自语:回来了、元宝回来了、都回来了……

从那以后,《门口挂盏灯》迅速流传,不仅成为金香最爱唱的歌,还成为人们唱红色歌曲、推动“扩红”的精神动力。母亲送儿上战场,妻子送郎上前方,《门口挂盏灯》成为表达军爱民、民拥军的最美乐章。

供稿: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

责编:高丽文

一审:熊惠

二审:杨明

三审:陈建国

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时政报道
视听桑植
时政报道

  下载APP